3月初,紅山區(qū)部分農民到紅山區(qū)公安局經偵大隊反映:紅山區(qū)個別種子門市的經營者在向前來購買種子的農民推銷一種名為“龍單26”品種的玉米種子,根據農民多年的經驗判斷,懷疑為假種子。經偵大隊隨即查明,紅山區(qū)大部分“龍單26”玉米種子均來源于一家紅山區(qū)種子門市的銷售點,生產廠家是遼寧省凌源市某種業(yè)有限公司,偵查人員立即趕赴北京市玉米種子檢測中心對該品種的種子進行DNA鑒定。偵查員通過對該種子門市經營者的監(jiān)控、跟蹤、蹲守,摸清了該種子門市除在解放街有一間門廳外,在紅山區(qū)鐵南十二棟和立交橋附近各有一個倉庫。
經北京市玉米種子檢測中心對該包裝的種子進行玉米品種DNA鑒定,確定該種子并非真正的“龍單26”。
4月14日,經偵大隊得到信息,當天該種子門市將有一批“龍單26”玉米種子準備出售,數量達4000公斤,專案組立即“收網”。當天14時許,偵查員在紅山區(qū)鐵南立交橋附近倉庫將正在指揮裝貨的該種子門市負責人劉某某抓獲,當場發(fā)現并扣押大量假冒的乾禾牌“龍單26”玉米種子。經審訊,犯罪嫌疑人劉某某交代,其于2013年初開始經營遼寧省凌源市某種業(yè)有限公司生產的“龍單26”玉米種子。在2014年初,該種業(yè)有限公司告知其“龍單26”玉米種子系“套包”的情況下,劉某某為了獲得更多的銷售利潤,兩次從該種業(yè)有限公司購進28000余斤“龍單26”玉米種子在赤峰地區(qū)銷售,涉案金額達18萬余元。
在將嫌疑人劉某某抓獲的同時,偵查人員開展了對遼寧省凌源市某種業(yè)有限公司的實際經營者王某某的抓捕工作。4月16日中午12時許,在遼寧省凌源市三道河子鄉(xiāng)成功將涉嫌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的嫌疑人王某某抓獲歸案。經審訊,犯罪嫌疑人王某某交代,2012年春季,遼寧省凌源市某種業(yè)有限公司經營者王某某,在沒有取得“龍單26”玉米種子權利所有人的同意下,將自己培育的3萬斤“乾禾886”品種的玉米種子裝入印有“龍單26”玉米種子的袋子中,冒充“龍單26”玉米種子向赤峰市紅山區(qū)該種子門市銷售的犯罪事實。
目前,兩名涉嫌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的犯罪嫌疑人劉某某、王某某已被公安機關依法采取強制措施,有關案情正在進一步審理中。